2007年7月29日星期日

向「亞視」出發

今天是亞洲電視開放日:
來參觀的人十分多,不時有記者訪問等候的人,也有報館到場拍照。










「人龍」見首不見尾:

排龍尾的有參觀的機會嗎?










天色不好,不要下雨啊!我沒有帶雨傘呢!


經過一小時的等待,終於成功進入亞視了。

第一站:門外的紀念碑,秦始皇曾到此一遊?














第二站:進入大堂


亞洲電視的「用心銘」,別具參考價值。













第三站:進入第一個錄影廠
「這個錄影廠曾經拍攝過多個劇集」
「既沒有攝影機,又沒有佈景,更沒有道具,有甚麼好看?」
「你應該運用你的想像力,想像一下當日拍攝某某劇集的情況,這才能做到「集體回憶」的目的啊!」
當時真是好到...難以想像啊!







第四站:進入第二個錄影廠,也同時是抽獎的場地。
有沒有臨場的感覺?













「最後一份獎品都已經送出了...」工作人員宣佈。

「好名貴麼?一個藥丸盒而已。」我的朋友說。










第五站:參觀一條放滿雜物的通道,尋找你我的回憶
真是耐人尋味...













請問這件「二手」賣多少錢?













經過一條狹窄的通道,終於返回大堂,多謝各位來臨參觀!
是次的參歡後感覺如何?今次的行程安排十分好,知道我們等太久會打擾之後緊張的行程,特意安排短少而精密的參觀。整個參觀時間只用了一小時十五分鐘,當中用了一小時排隊,十五分鐘參觀,而整個參觀只有五個站。而之後排隊的市民,因為要用更多的時間排隊,所以省略抽獎的時間,令時程更符合預算。至於下午三時才來到的市民,由於排隊的時間已經超出預算範圍,所以叫人不用排隊,預留更多時間放在其他行程。

行程簡短是開放日的特色,如果你們有去過的話,不妨說出你的感受。
最後的感想:「集體回憶」是何物哪?

2007年7月24日星期二

我們是「六西格瑪」?

  曾經有朋友想把我們這個朋友組合給個名字,想使用我們的英文名稱的首個字母來命名,我的是「D」,另外四位分別是「C」、「M」、「I」、「A」,怎麼組都會有朋友反對。今天我去圖書館借一些和專案管理有關的書,發現六西格瑪和專案管理也有關係,便先看這本書。看到DMAIC這個字,就上網找找:
DMAIC是指定義(Define)、測量(Measure)、分析(Analyze)、改進(Improve)、控制(Control)五個階段構成的過程改進方法,一般用於對現有流程的改進,包括制造過程、服務過程以及工作過程等等。
我們的名字可以組成六西格瑪改進方法的簡稱,但是差不多沒有它的特質。我們配得起六西格瑪嗎?(看別忽略項目管理的重要性)。沒辦法,學校不教專案管理,但需要用,可以怎樣?
  六西格瑪不容易學,只好看書「惡補」,能派上用場已經不錯了。

2007年7月20日星期五

用Linux沒難度?方法要進步!

  試過多個Linux的版本後,最後選擇了Xubuntu。Xubuntu是改自Ubuntu,隨Ubuntu一同更新;Ubuntu是Debian的分支,改自Debian的其中一版本,然後分別發展。起初使用Ubuntu,但要安裝它不是只有Server,沒有X-window就是有X-window,沒有Server。裝了後運行上來比Windows XP還要慢(作為家用伺服你會用最新的電腦嗎?)。後來發現了Ubuntu的子項目Xubuntu,它是專為舊電腦而設的系統,隨了CPU外,所以硬體要求都可減半,所以決定再戰Xubuntu。安裝時間和Ubuntu差不多,但是X-window順暢不少。之後再在命令列用tasksel裝上伺服器工具,就是......燈燈燈燈,就是「燈」(LAMP-Linux Appache MySQL PHP)伺服了,當然還有ProFTPd和samba。
  裝那麼多工具,不用像哈利波特般記十分多命令(那麼好康?)的,用X-window和webmin已經可以做到大部份的設定,還有些少還是要用用你的魔杖...不是!是鍵盤輸入命令了。
  距離目標已經完成了一半了,明天繼續架設對外對內同樣管用的Linux伺服器(其實還可當Desktop使用)了。

2007年7月17日星期二

深造真的有Say?

回家的路真擠迫,迫完了荃灣線,到觀塘線還是擠上車,開車後看到IVE的廣告:「就業、深造你有Say」看到有點擔心。剛才辛苦的都只是擠上車,想行入車廂中間都「沒有Say」,更何況本地大學學位競爭激烈,想擠身到本地大學,真的「有Say」嗎?

別忽略項目管理的重要性

  這一學年瞬間的過去了,身邊很多事情都只能走馬看花,沒時間停下來細賞。經過兩年的學習,隨了學懂了學術上的知識外,不少的多人習作更使我學懂了與人相處的技巧。總結兩年來所做的項目(Project, 台灣會叫專案),一個項目要做得好,除了組員們本生的能力外,項目管理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。
  最初做一個項目時總以為人多好辦事,因為在玩線上遊戲時,多個角色一起工作所得的成果總比一個角色做多次工作來得快,如果有5個角色一起做相同份量的工作,與1個角色做5份工作相比,5個角色輪流工作所需的時間差不多是1個角色做5份工作所需時間的5倍,而且工作量能平均分佈,絕對是好事來的。但事實上卻事與願違,組員能力參差,工作態度的問題,都使組員對一份習作的付出量不一,甚至出現一人做兩人的工作,因為有組員不工作。以兩人做的習作分工最不均,習作大部份的工作都是由我來完成,另一組員因能力的問題不能做足夠的工作。相反以Internet and Server Programming寫網頁的習作分工最平均,最能得到分工合作的好處,因為習作上已經有很明顯的分工,指定負責該部份的組員要完成的功能。
  在angelachan_427中,提到:
昨天的音樂會令我更體會到...
一班人, 一個團體
不是...&不應該一兩個人出位... 配搭得恰當才是對...
不是個人的逞強,
作帶領的要平平穩穩, 不要過份偏離..
作為平徒的....多人就是力量... 才能有力量!!
  我也有出席這次音樂會(其實是音樂比賽才是),也十分認同她的說法,因為如果一個團體(這裡說共有5人)在表演中只要有一人表現失準,整體的表現可能因此大打折扣,更何況只有一兩人表現出色,但其餘的均表現失準的情形(未「出街」已經先出局了)。在一些需要演示(present)的項目可以看到,人們的項目做得比我們好,但他們的能力卻不是比我好,這因為他們的項目管理做得比我們好,而我們卻因為項目管理做得不好,即使有一兩個人做得「出位」,整體上也不比項目管理做得好的項目做得更好。
  其實大家心中會不會曾經有這個想法:「評分標準沒有寫項目管理(Project Management)唷!」但是這個東西卻無形中佔不少的分數呢!特別是沒有為個人評分的項目,即是每人將取得相同分數。
  「三個臭皮匠,勝過一個諸葛亮」,沒有「高人」的項目只要做好項目管理,做出來的項目絕不比沒有做好項目管理,但有「高人」的項目遜色的。在來年的項目中,找到有能之士做伙伴當然好,但請不要忘記做好項目管理;找不到的也不用灰心,做好項目管理的話仍有可能勝利的。